
新华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徐方杰 徐方杰,男,主任医师,二医大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副主任,擅长瓣膜外科、瓣膜形成、瓣膜置换。特别是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从1997年开始进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二尖瓣成形术人工腱索植入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已做二尖瓣成形近1000例,其中人工腱索300多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微创瓣膜置换术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简历及培训经历: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原湖北医学院)胸心外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5年—1997年赴美国西雅图Virginia Mason Medical Center进修心脏外科专业2003年赴法国巴黎参加世界著名心脏外科(瓣膜成形专家Carpentier教授主持的瓣膜成形学习班)2004年1月—3月赴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学习2008年10月赴法国巴黎参加世界著名瓣膜成形专家Carpentier教授主持的瓣膜成形学习班。发表论文及获奖:近两年发表的论文、著作及学术会议论文数万字。2000-2003年获上海市科学发展基金,开展了“生理性人工心脏瓣环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工作”,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两项。研究生教育:任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并带教硕士研究生。 | 主任医师 | 心胸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姚志荣 姚志荣: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教授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遗传性皮肤病诊疗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皮肤病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遗传性皮肤病方面,开展大片段缺失、嵌合突变等复杂高难度基因诊断及致死、致残性遗传性皮肤病的产前基因诊断。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方面,完成我国首个1-7岁特应性皮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我国特应性皮炎最大样本的临床体征研究,创新开展利多卡因静脉封闭治疗顽固重症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安全性与机制研究,参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查中国汉族人群特应性皮炎易感基因”研究。负责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61篇,包括《J Allergy Clin Immunol》、《Am J Hum Genet》、《Nat Genet》(联合通讯作者) 等刊物。担任国际湿疹理事会(International Eczema Council)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顾问、中国医师学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市皮肤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等职。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第四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教师特等奖”、“国务院政府津贴”等荣誉,2013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 | 主任医师 | 皮肤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全志伟 全志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原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外科手术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普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外科医生协会会员(F.A.C.S.)、美国外科年鉴(Annal of Surgery)中文版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肝胆胰外科杂志》编委、《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奖励评审专家。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1996至1998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从事博士后工作,着重进行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综合治疗方面的研究。从医30年间在胆道、消化道肿瘤外科手术,疑难胆道手术,肝脏移植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主要从事胆道肿瘤以及肝移植基础研究,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973计划项目子课题一项,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攻关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面上项目各一项。近年来在国内国际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申请国家专利2项,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主任医师 | 普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金立伦 金立伦,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新华医院中医科行政副主任。沪上名老中医金明渊之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年,经验丰富。兼任上海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委员,上海市杨浦区知联会理事。长期致力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其主持的“魏氏伤科消瘀散治疗膝骨关节炎基础及临床研究”获2016年上海市中医药科技三等奖,项目《基于活血散瘀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规范化研究及其机制探讨》荣获2017年上海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其整理先祖父撰写的《伤寒方历代治案》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13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2篇,主持市科委等其他基金项目5项,获专利两项,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亚专科负责人承担科室的学科建设。 | 主任医师 | 中医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王雪峰 王雪峰,主任医师,普外科副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普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胆道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ERCP专业学组委员,上海市司法局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美国胃肠内镜协会(ASGE)会员。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长期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和技能。主攻专业为胆胰外科,尤其擅长微创治疗胆胰疾病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如胰腺的良恶性肿瘤、复杂胆道疾病、胃肠道肿瘤、胆囊肿瘤、肝脏肿瘤的手术治疗;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道良恶性狭窄、胰腺炎的微创治疗。其中包括不少疑难、危重、超高龄、婴幼儿病人。曾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交大医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院优秀党员、感动新华人物等荣誉称号。参加过汶川地震的上海第一批医疗队。发表六十余篇论著于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杂志上,参与著作一篇,副主编一篇。同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科委、教委等课题研究工作。获得国家专利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曾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主任医师 | 普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沈军 沈军,男,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中华医学会会员,上海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肝脏学组委员。99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11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2013年晋升外科主任医师。在新华医院普外科工作25年,主要从事肝胆胰外科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并在微创外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手术。担任的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脉高压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医师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肝脏外科组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EF>20分。主持上海市科委课题及院级课题各一项,参与国自然课题一项。2014年获“感动新华人物”称号。 | 主任医师 | 普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王海嵘 王海嵘,男,急诊科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急诊医学科科副主任兼支部书记。目前为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灾害学组组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课题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了《急诊内科临床病例集》,作为副主编编写了《急诊鉴别诊断》等著作。 擅长急诊危重症的临床救治,尤其对于急诊胸痛、急诊危重症所致的出凝血异常、脓毒症、急性心衰、脑保护等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严重感染与出凝血异常的机制、凝血相关因子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等。 | 主任医师 | 内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欧敬民 欧敬民, 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分会青年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管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委员会委员。2002年6月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外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从事外科19年,目前主要从事血管外科专业,具有很强的解决疑难,危重血管外科疾病手术能力。每年独立完成各种血管手术近千例,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于2007年赴澳大利亚Monash大学进修学习。已完成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研课题,作为负责人完成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3项局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论文8篇,2006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百人计划。血管外科专业的业务范围:血管外科疾病的手术及腔内微创治疗。包括: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主髂动脉硬化狭窄、肾动脉狭窄等内脏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缺血、雷诺综合症、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侵及血管的后腹膜肿瘤等。医疗特色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综合治疗:1、各种检查,包括B超、 CTA和 MRA,水平位于国内一流。2、非手术治疗,包括:(1)戒烟。(2)运动锻炼。(3)降血脂药物。(4)降血压药物。(5)血管扩张药物。(6)降低血粘度药物。(7)中草药制剂。3、微创治疗:经皮穿刺动脉腔内成形术。4、手术治疗: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和血管旁路移植术二、肾动脉狭窄的综合治疗:1、开展各种筛选检查,包括:(1).卡托普利-肾素激发试验。(2)卡托普利-放射性核素肾图。(3)多普勒超声技术。(4)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开展确诊检查:经皮肾动脉造影术,此为肾动脉狭窄的“金指标”。 2、肾动脉狭窄的微创治疗为肾动脉成形术(PTRA) ,此为国际上的首选方法。痊愈或改善者达95.5%。 3、药物治疗:对于不适合上述介入性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本病对一般降压药物反应不佳,可用β-受体阻滞药及钙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功能肾(自然或人工移植)属于绝对禁忌证。 三、腹主动脉瘤的综合治疗:1、各种检查,包括超声检查 | 主任医师 | 普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杨明 杨明,男,主任医师,教授,肛肠外科行政副主任,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临床外科工作28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强的医学理论知识;曾作为援外医疗队队长赴摩洛哥医院工作二年,得到当地医患双方的一致好评,受到江泽民同志的接见。对普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有很深的造诣;专业重点为结肠癌、直肠癌的手术及综合治疗,熟悉肛门部疾病的诊治,能熟练地运用电子结肠镜对结肠、直肠肿瘤进行诊治及术后的跟踪随访。参编《现代消化道外科机械吻合手术学》专著。目前承担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市科委研究课题数项,已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 主任医师 | 肛肠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陆骅 陆骅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骨科专业30年 | 主任医师 | 骨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