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胸科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常秀军 常秀军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 主任医师 | 胸外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操敏 操敏,女,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呼吸生理学家李琦教授。分别于2001年及2008年获得内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2017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完成2年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博士后工作。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心肺功能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估工作,特别对于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了解肺康复的相关内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参与编写、编译专业著作6部,参与国家级、局级以上课题3项。担任《国际呼吸杂志》、《中国防痨杂志》的通讯编委。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功能与临床呼吸生理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 主任医师 | 呼吸内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史鹤玲 史鹤玲,女,主任医师,从事胸部肿瘤、结核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二十多年,特别在胸部肿瘤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相当的临床经验。在肿瘤姑息治疗、康复治疗及癌性疼痛治疗中有独到的研究,对癌性胸腔积液、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有深入研究。解决相关病例的诊断和一些技术问题,承担院内外相关病例会诊,指导技术问题,积累了丰富的肿瘤综合治疗经验。多次参加国外国内专业学术会议。参加10项科研工作。有二十余篇医学论文发表在医学专业杂志和会议。培养多位下级医生,带领他们一并深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期更大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使更多患者获益。主要论著:1、“粘质沙雷氏菌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2、“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3、“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YH-16)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II期临床研究”发表于《中国肺癌杂志》4、“拓扑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替尼泊甙治疗肺癌临床研究”发表于《北京医学》杂志5、“羟考酮控释片在癌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发表于《中华临床内科杂志》《结核病与胸部肿瘤》6、参加编写 等专著。198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医疗系,到北京胸部肿瘤医院内科工作至今,从事胸部肿瘤、结核病等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11月晋升为主任医师.学术兼职: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评审医学专家库专家2、中华医学会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常委3、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医疗事故评定专家库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通州区第四届委员会委员5、《中华医学与疼痛杂志》编委 | 主任医师 | 综合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刘伟 刘伟,男,主任医师,从事临床麻醉工作18年,硕士研究生。擅长胸科麻醉,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完成胸科巨大肿瘤手术、气管隆突成型和血管重建手术等重大手术的麻醉。并且擅长胸科术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特别是对胸科术后慢性疼痛的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目前正在研究胸科术后疼痛的治疗。发表的主要论著:1.两种剂型依托咪酯在全麻诱导期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 《北京医学》,1995年2.不同剂量吗啡配伍布比卡因和氟哌利多在胸外科硬外镇痛的观察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1年3.单肺通气对胸科手术病人开胸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年4.不同体位对全麻病人双肺或单肺通气时呼吸力学的影响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年5.术前肺通气功能与术中肺通气功能和术后呼吸衰竭的关系《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年6.univent支气管阻塞导管的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 | 主任医师 | 麻醉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陈燕琴 陈燕琴,女,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 2003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先后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妇产科学、结核内科学、呼吸内科学、内科危重症急救的临床科研工作。从医18年,在结核病、结核相关性危重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盆腔结核的诊治水平在国内领先。参加院内外专家会诊。拥有全科医师证书并定期参加全科医师培训。目前主要担任门急诊工作。科研方向以结核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重点,探讨肺结核病、特别是肺外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代表论文论著:1.胸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2.双环醇片治疗抗结核药物肝损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3.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4.女性盆腔结核性包块89例临床分析.5.后穹窿穿刺诊断结核性盆腔炎6.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液ADA和H-CRP的诊断价值探讨。 | 主任医师 | 急诊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高同军 高同军,男,主任医师,从事结核病与胸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及治疗。1993年开展了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二期临床研究,2002年---2003年从事了51例结核性、30例恶性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水平的观察,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通州潞河医院内科工作4年后调入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先后工作于结核内科、肿瘤内科、门急诊。1998年开始从事门急诊工作,多次成功抢救了危重患者,其中包括大咳血、窒息、气胸、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心衰等患者。代表论文论著:1.榄香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65例临床报告(发表在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7,3期)2.康塞德湿痛汤治疗癌性疼痛26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8,7期)3.支气管结核248例临床观察(中国防痨杂志,2002,2期)4.结核病学第六十章,结核病德对症治疗。北京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第一版。5.结核性与非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水平的比较(发表在中国防痨杂志,2004年8月第26卷4期) | 主任医师 | 结核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戈启萍 戈启萍,女,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分配到北京胸科医院从事临床工作。2006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从事结核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主要从事结核病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发表论文:1、《95例住院高龄肺结核临床观察》发表于中国防痨杂志2、《三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103例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发表于中国防痨杂志。 | 主任医师 | 结核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张新勇 张新勇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 主任医师 | 肿瘤内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吕岩 吕岩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对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例具备很高的诊断准确率。 | 主任医师 | 放射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于大平 于大平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胸外二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 主任医师 | 胸外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