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协和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李汉忠 李汉忠,男,北京协和医学院外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大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泌尿外科学术带头人;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90年代曾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学中心及康奈尔大学泌尿外科进修做访问学者,长期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主编、《协和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编委、《北京医学》副主编。从医三十多年来,潜心研究泌尿外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诸多泌尿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有着独到见解,手术技术精益求精,具有很高的造诣。特别是在肾上腺外科、微创泌尿外科、肾移植、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诊治了大量疑难病例,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来,广泛开展机器人腹腔镜微创手术,服务广大患者。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腹腔镜等微创技术成功完成各种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治疗超过2000例,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术精湛。与内分泌科、麻醉科、心内科、ICU合作成立嗜铬细胞瘤诊治协助组,使得该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大幅下降,多年维持零死亡;成功诊治百余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包括:心脏、纵隔、胸腔、下腔静脉周围、大体积肿瘤等各种复杂疑难病例。在疑难少见病肾上腺大结节增生疾病的诊治上,勇闯难关,另辟蹊径,提出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的理念,进行系统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上做学术报告,获得高度评价。主持制订《中国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治指南》,推广具有协和特色的肾上腺功能肿瘤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使之成为工作常规。在国内外先后发表肾上腺外科专业论文100多篇。《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治标准体系建立》获中华医学科技奖,《肾上腺外科基本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华夏医学科技奖。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诊治成效斐然,特色鲜明。早期局限性肾癌,强调保留器官手术治疗;不仅临床治愈肿瘤,而且患者生活治疗高。晚期肾癌强调综合治疗,开展转移性肾癌靶向治疗、肾癌新辅助靶向治疗、高危肾癌术后辅助治疗,诊治经验丰富。将各种微创技术应用于尿路上皮癌诊治,除传统的 | 主任医师 | 泌尿外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纪志刚 纪志刚,男,51岁,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外科学系工会主席;中华医学会北京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北京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男科医师分会常委;世界华人男科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专家;中央保健局保健会诊专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现代泌尿外科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审稿专家;已从事泌尿外科临床30年,擅长泌尿外科复杂疾病的诊治工作,深得患者好评,尤其在以下疾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泌尿系肿瘤:包括肾脏、肾上腺、膀胱及前列腺肿瘤;2.泌尿系疾病的微创治疗:腹腔镜、输尿管镜、经尿道电切技术及激光技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等; 每年完成人工智能机器人手术近200例,居北京地方医院第一名;3.肾脏移植:累计完成肾脏移植540余例,人/肾存活率居全国先进水平。主持完成了多项临床科研工作。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SCI文章18篇,编写专著两部。获201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和2011年华夏医学奖等奖项。 | 主任医师 | 泌尿外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严维刚 严维刚,男,主任医师,教授,泌尿外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72出生于浙江象山,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留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工作,2002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先后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目前为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中华泌尿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20篇为SCI 收录(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总影响因子近10分。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肿瘤及泌尿腔镜,完成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3000多例,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500多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100多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00多例。 | 主任医师 | 泌尿外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王庆民 王庆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会员、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主任医师 | 中医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石冰冰 石冰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泌尿外科的临床工作30余年。 1995年在日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又进行了2年多的博士后研究。 1998年回国至今,一直在协和医院从事泌尿外科的一线临床工作。在泌尿系肿瘤,肾上腺疾病,泌尿系结石,肾积水,前列腺疾病及其他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近20年来,已在国内外专业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 | 主任医师 | 泌尿外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吕威 吕威,男,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耳鼻喉科常务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71年6月15日出生,籍贯北京市。1990年9月―1997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2002年7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擅长鼻腔、鼻窦炎症及肿瘤的内镜手术治疗;鼻内镜微创外科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第十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科学组成员、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变态反应学组副组长。杂志兼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通讯编委、《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委、《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委、《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杂志》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编委、《中国医刊杂志》编委。 | 主任医师 | 耳鼻喉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高志强 高志强,男,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78级本科),198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学习(高访),1995年获英国皇家学院访问学者,曾任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擅长耳显微外科(以中耳,乳突手术为代表的鼓室成形和听力重建,以耳硬化症为代表的镫骨手术);耳神经外科(以听神经,前庭神经,面神经疾病为代表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耳颅底外科(以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岩尖胆脂瘤为代表的侧颅底手术-病变切除,功能保护及功能重建);人工听觉植入(成人及儿童人工耳蜗,中耳主动装置,骨导助听装置精准微创植入手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第七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协和医学院校级教学名师(2013);Fisch国际显微外科基金会教学杰出贡献奖(2014);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导师(2016);德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名誉会员(2017);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2017)。获人民网和健康时报首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2017);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京城好医生”奖(2017);获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伙伴医生主办的“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活动中获“金柳叶刀奖”(2018)。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和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后7人。社会职务包括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总编辑,《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华耳科杂志》副总编,《世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英文)》副总编。 | 主任医师 | 耳鼻喉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商莹莹 商莹莹,女,主任医师,副教授,1997年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八年制),2005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2012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作访问学者。2013年至今,于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多年,熟练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专业特长为耳科学耳显微外科手术和临床听力学诊断。 目前为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力学组成员。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多项科研基金资助研究,并参加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资助课题研究。参与编写专著、译著、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外文SCI期刊发表论著共10余部(篇)。 | 主任医师 | 耳鼻喉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张孟仁 张孟仁医生,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1997年《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尝试》获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获“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提名奖”。2009年《名医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经验及其传承发展》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011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荣誉称号。2017年主持的《名医郭赛珊的学术经验及其传承发展》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临诊医疗认真负责,注重中西医结合,取中、西医之长,对病人进行中西医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糖尿病、老年痴呆、各种肿瘤、脑血管病、肾病等疑难杂病及儿科病、皮肤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对中药改善认知功能的脑保护机制和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科技项目等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主编及参加编写书著十余部。 | 主任医师 | 中医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陈晓巍 陈晓巍,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耳科组领衔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巍教授致力于先天性外、中、内耳畸形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建立了针对先天性耳畸形患者的听力学评估、影像学诊断、主观满意度评估等一系列标准化评估体系;制定了北京协和医院外中耳畸形三期手术的规范化治疗流程及术后随访体系;构建了包括影像学、分子遗传学、危险因素调查等数据的先天性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 | 主任医师 | 耳鼻喉科 | 北京协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