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协和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李建初 李建初,男,超声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主任委员著名超声医学专家张缙熙教授和姜玉新教授,分别于1993年和2008年获超声医学硕士、博士学位。从事超声临床工作近30年,一直坚持超声教学和科研工作。技术较为全面,擅长浅表器官(甲状腺、乳腺、阴囊、淋巴结等)、腹部血管、颈部及四肢血管和腹部脏器超声检查。2001年和2011年分别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蒙萨拉医院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做访问学者。 | 主任医师 | 超声医学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吕珂 吕珂,医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学术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超声专业专家委员会成员。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余年,完成临床超声诊断十余万例,并多次参加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专业领域涉及腹部、妇产科、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病变等多器官系统病变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作为科内介入组的骨干成员,承担大量超声介入诊断及治疗工作,参与开展了肝脏肿瘤的射频治疗,绒毛膜活检和及经皮胎儿静脉穿刺。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肝脏超声造影,目前以成熟应用于临床。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加编写论著多部,参与完成了多项教育部及国家科技部的课题及研究,并曾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研讨、交流等工作。内容涵盖腹部、关节、浅表器官、血管及妇科肿瘤的超声研究等多个方面。曾获2001中华医学会北京地区优秀论文奖,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超声医学暨国际心血管影像学学术大会中青年英文论坛优秀论文奖。参加的产前诊断新技术的系列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连续多年承担科内低年资医生、进修医生、协和医大成教学院及全国超声培训班等多项教学工作。 | 主任医师 | 超声医学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朱庆莉 朱庆莉,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超声诊断工作十余年,全面熟练掌握腹部、妇产科、血管及浅表器官等部位常见病、少见病的超声诊断。近年来主要承担乳腺超声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采用高频彩超、超声弹性成像、光散射成像新技术系统研究乳腺癌早期诊断,并应用于临床,发现并正确诊断多例临床触诊阴性的小于1cm乳腺癌。主要负责超声引导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术前定位工作,迄今已独立完成500余例,该项工作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超声诊断科介入组的成员,参与完成了甲状腺结节活检、多胎妊娠减胎术、肝脏肿瘤的射频治疗等介入超声工作。 | 主任医师 | 超声医学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姜玉新 姜玉新,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美国杰斐逊超声教育中心主任。长期在医疗第一线工作,多年来主要承担疑难病例的超声会诊工作,解决了大量院内外疑难病例诊断问题。医疗与临床研究工作主要方向:超声造影、乳腺癌早期诊断、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血管与妇产科超声。主要研究成果:乳腺病变高频超声与超声引导术前定位,早期诊断、准确切除亚临床性乳腺癌,该方法使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超声引导介入诊断与治疗工作,科室已成为该疾病的国内诊治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肝脏、肾脏、乳腺、甲状腺超声造影研究,建立相关方法,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困难的恶性肿瘤诊断方面有进展。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对规范产科超声检查和提高产科超声检查质量有重要意义,在北京地区和全国产前诊断学习班做专题授课推广。 | 主任医师 | 超声医学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谭刚 医生简介: 谭刚,医学博士,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柯惠CCI麻醉模拟培训中心特邀讲师。1996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2~200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攻读麻醉科硕/博士研究生并取得麻醉学博士学位。曾于2009年~2010年赴香港大学医学院麻醉学系、香港玛丽医院进修学习。临床擅长危重患者手术麻醉管理、急慢性疼痛治疗。担任医院模拟培训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麻醉药物遗传药理学、麻醉与肿瘤患者预后、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以及恶性高热等。社会任职: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围术期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镇静镇痛专委会委员科研成果: 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SCI收录论著4篇。参与过《黄家驷外科学》、《米勒麻醉学》等多部外科学、麻醉学专著及教材的翻译和编写。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及院校科研和教改课题研究,目前在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一项。 | 主任医师 | 麻醉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郭毅 郭毅医生,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委员,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2009年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进修学习运动障碍疾病、癫痫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疗 | 主任医师 | 神经外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冯铭 冯铭,男,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留美博士后。对神经外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全面。擅长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生殖细胞肿瘤的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术后个体化管理及规范随访、脑出血以及重型颅脑损伤等脑外伤等的综合治疗。尤其在难治性垂体腺瘤、库欣病的综合治疗方面经验丰富。2012年-2013年在医院“百人计划”及科室的支持下,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Johns-Hopkins hospital)、麻省总医院(MGH)及西奈山医院(Cedars-Sinai)访问学习。先后师从于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Dr.Brem, Lim,Swearingen,Adam Mamelak等教授。参加协和-环湖-同仁颅底解剖学习班,系统学习神经解剖及手术入路。2013年参加北京协和医院-美国UCSF精品课程CTSI培训课程,系统学习临床研究的设计。此后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做为PI开展临床研究2项。2012年开始建立了神经外科垂体疾病单中心数据库。2015年负责建立了中国垂体疾病注册中心(CPDRN),目前已经国内已经有35家中心参与,纳入14000余例病例。在数据库平台基础上,开展了数据挖掘、队列研究、人脸识别、辅助诊断系统的研究开发。负责的垂体ACTH腺瘤手术治疗,每年手术量约120例,是世界上手术病例最大的中心之一。2015年组织协调撰写了我国第一个库欣病诊治专家共识。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科院创新工程重大协同创新项目、首都临床特色专项、北京协和医院青年科学基金。做为骨干人员参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863”课题、北京自然基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基金。部分结果在第14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第8届中华神经外科大会上交流,并获得优秀论文奖,本人获得“青年研究者奖”。第一作者在JECM、JNM、Neuroendocrinology、FIN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尤曼斯神经外科学》副主译,参与《垂体腺瘤手术治疗图谱》等4部书籍的编写。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2016年“建立垂体疾病多中心数据库,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1)。2015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神经再生修复的关键技术与机理研究”获得高等院校自然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4);“垂体腺瘤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临床规范化诊治推广应用”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任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分会医疗大数据学组副组长,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分会神经科学学组副组长、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智能开发和应用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员、中国神经学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青年编委。 | 主任医师 | 神经外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倪道凤 倪道凤医生,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第八届副主任委员、美国听力学会国际会员 | 主任医师 | 耳鼻喉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周炼 周炼医生,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 | 主任医师 | 口腔科 | 北京协和医院 |
张锐强 张锐强,男,主任医师,教授,1954年生,汉族,重庆人,学士学位。 | 主任医师 | 泌尿外科 | 北京协和医院 |